央視網消息:10月17日,中交二航局烏魯木齊東二環項目黨支部書記賈能文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禮物——47名維吾爾族員工送上的用維漢雙語寫著“民族團結使者 項目貼心書記”的錦旗。在送上錦旗的同時,維吾爾族員工代表還為賈能文戴上了一頂維吾爾族花帽。
維吾爾族花帽,不僅是維吾爾族的特色服飾,作為禮物送出,更代表著一種最大的敬意和感謝。

維吾爾族員工向賈能文贈送錦旗
細致入微 把“包袱”變成“抱負”
2017年7月份,東二環迎來了來自南疆的47名維吾爾族員工,無論是生活習慣上還是語言交流上,都與項目部有著巨大的差距,按照普通人的看法,這是項目部的一個“大包袱” ,不過,賈能文卻把“包袱”變成了“抱負”。“我是一個在新疆工作的基層項目書記,我的抱負就是緊緊跟黨走,為黨的民族政策和員工服務。”賈能文說。

賈能文與維吾爾族員工深入交流
接收這些維吾爾族員工的首要任務,是給他們一個安穩的家,這個“家”安在哪兒呢?賈能文開動了腦筋,距離工地不能太遠,要統一管理,要水電設施都方便。經過實地考察,維吾爾族工人生活區被選在了東二環永順街工地旁。一個星期后,一個相對獨立的生活區便建立起來,宿舍、廚房、廁所、浴室生活設施一應俱全,每個宿舍均配備了空調,院內還設立了民族團結宣傳欄,栽種了花草樹木。第一次出遠門來到烏魯木齊的艾力甫爾·伊吾拉本來十分忐忑,但良好舒適的生活環境很快讓他安下心來。“冬暖夏涼,居住環境比和田老家還好一些。”伊吾拉高興地說。
除了給這些剛進入中交二航局工作的維吾爾族員工一個“實體”的家,賈能文還想法設法給他們思想上“安家”。 2017年9月1日,是穆斯林群眾的古爾邦節,相當于漢文化里的春節,由于東二環道路建設的特殊性質,這47名維吾爾族員工不能回家與親人團聚。賈能文按照古爾邦節習俗,提前為他們購買了5只羊和大量瓜果糕點,并在節日當天邀請了項目20余名漢族、滿族、土家族員工一起慶祝,唱歌跳舞、舉杯歡慶,度過了一個美好的節日。“媽媽,我在這里過節一樣熱鬧,一樣高興。”90后維吾爾族少年托合提尼亞孜·巴拉提,微笑出鏡,用手機錄下了現場情景,發給了遠在策勒縣老家的親人。
而在今年的中華民族傳統中秋佳節,賈能文也邀請了這些維吾爾族員工參與,拔河、跳繩、猜燈謎,不亦樂乎!
春風化雨寄真情
漸漸地,賈能文走進了這些維吾爾族員工的心里,工作中,生活中不管遇到什么事兒,大家都愿意跟賈能文講一講。買吐合提在工地干了一段時間后,發現自己對鋼筋加工有興趣,便大膽告訴了賈能文自己的想法,賈能文一聽,不但安排他進入1號鋼筋廠工作,而且為他聯系了一個懂維漢雙語的老師,專門教了一周的鋼筋加工術語和安全注意事項;庫爾班的母親去世,賈能文不僅聯系財務為他預支了一個月工資,而且私人掏腰包送上500元慰問金;買吐如孜的父親在老家病倒了,賈能文再次資助500元……
員工木合塔爾的兒子買買提江患有先天性軟骨病,根據醫生建議,可以采用支架固定腿部的方式來幫助買買提學會站立和走路。10月10日,賈能文和妻子董艷平知道情況后,立即捐助了1800元錢為買買提江購買了一副腿部支架。在賈能文夫婦的幫助下,伴有語言障礙、已經6歲的買買提江第一次不用攙扶獨自站了起來,并努力學會了第一句漢語:“謝謝!”

賈能文與買買提江
有人曾經疑惑地問賈能文,為什么這些員工的情況你那么清楚?賈能文笑了:因為我和他們交朋友,做他們的貼心人。
只用3個月時間,賈能文便用實際行動贏得了這些維吾爾族員工的信任。也難怪,“民族團結使者 項目貼心書記”的錦旗,會送到這位把“包袱”變成“抱負”的項目書記手中;代表著最大敬意和感謝的維吾爾族花帽,會戴在這位大力弘揚“民族團結一家親”的優秀共產黨員頭上。
除此之外,賈能文還喜歡琢磨標語。在駐地門口,一副“跨越天山南北,轉戰三山五岳”的大紅對聯映入眼簾。他說,這句標語我想了半個多月,目的是想告訴大家:“同志們,你們是好樣的!你們還將在新疆這片沃土上,繼果子溝大橋、繞城高速公路后,再一次鋪就美麗的東二環道路,為祖國‘一路一帶’描繪宏偉藍圖!”
自進場以來,東二環項目先后獲得中交二航局青年文明號、新疆自治區青年文明號、新疆自治區工人先鋒號、新疆自治區五四紅旗團支部、中交集團效能監察優秀項目、中交二航局效能監察先進集體、分公司四好班子等榮譽稱號。(材料來源/中交二航局)